本来,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一直由童贯负责运作。可是,由于童贯领兵北伐失利,令宋徽宗很失望。所以,童贯自燕京回到朝廷后,“颇失帝意”。宋徽宗打算物色合适人选,换掉童贯。
王黼与粱师成见有机可乘,遂联合举荐谭稹担任河东河北兼燕山府路宣抚使。宋徽宗采纳其建议,令谭稹尽快赴任,“交割金人所许山后之地。”
谭稹与王黼粱师成关系很密切,与童贯素来不和。但谭稹在军中的威望与势力,无法与童贯相比。宋徽宗担心童贯干扰谭稹,不利于谭稹开展工作,于是下诏,令童贯依照前太师神霄宫使名义退休。
然而,上任之初,谭稹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割云中这件事上。因为他听到许多反映常胜军和郭药师的负面问题,他立即上奏给宋徽宗。他在奏疏中说,随着常胜军军力日渐扩大,他们逐步占据了燕山大片土地和主要关口。作为常胜军统帅的郭药师,飞扬跋扈,欺上瞒下,经常不听燕山府节制。人们私下里议论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安禄山。
这个问题,引起了宋徽宗的高度警觉和不安。其实,类似的警告,宋徽宗过去也曾接到过一些。詹度虽然已离开燕京,但仍多次秘密上奏,说郭药师人品低劣,心怀叵测,很不可靠,希望朝廷早日采取措施。宋徽宗也早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直苦于胸无良策。
谭稹经过考察与思索,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建议在河东另外组建一支五万人左右的队伍,主要招收云朔一带的汉民,让他们分别屯守在各州县要害之地,号为义胜军。让李嗣本和耿守忠担任正副统帅,以此来抗衡常胜军,并使郭药师有所忌惮。
宋徽宗觉得谭稹这个建议很好,很快便予以批准。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东守将,他们对云中地区的地形人口等情况都比较熟悉。接到命令后,他们立即展开招兵工作。他们从“归朝人”中选拔那些少壮者,登记名号,建立军籍,发给军饷。
宋朝有所谓“归正人”“归明人”与“归朝人”之说。这些人都是一些特殊群体,这些概念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国家政权关系中形成的概念。
归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后陷入番邦再后来又复归中原者,是自邪而归正之人。归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来归中原者,是自暗而归明之人。归朝人则专指,原系燕云地区的汉人,而归宋朝者。
由于连年战乱,燕云地区出现了大量流民,他们现在基本都属于“归朝人”,符合招兵条件。于是,他们都纷纷前来报名,加入到义胜军队伍中来。义胜军士兵的优厚待遇,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常胜军士兵偷偷跑来入伍。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有些恐慌,特别是自己队伍中不断有军士偷偷前去投奔义胜军,这让他很头疼。为避免事态扩大,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脸上加刻常胜军标记,以防止他们逃跑。这个做法引起常胜军士兵的极大不满,弄得人人抱怨,军心不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