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扩点头答应。
马扩走出宣抚司,心中很不痛快,王麟恶狠狠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响。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阴沉沉的,闷呼呼的,好像在酝酿着一场暴风雨。
马扩要到驿馆去看望王介儒,当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被宣抚司的幕僚们堵住了去路。他们围住他交相指责,讥诮谩骂。一个名叫贾评的幕僚讥讽说:“我们这些人都不称职,你是不是可以指教指教我们啊?”
马扩很认真地说:“朝廷现在乘时复燕,主要目的是,想要凭借燕山地区的险要地形巩固边防。收复燕京的意义就在于,让燕人永远成为大宋的北塞藩篱。现在,燕人对辽国已失去信心,他们日思南归。而燕京之精锐不满千骑,耶律淳又是新立,而女真军马已经平定山后诸州,事势逼蹙,实见如此,所以我要对太师尽言之。没想到,诸位却对马某恶言相加!马某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实以国家安危存亡所系,怎么能随和诸位所言,怎么能不对太师言无不尽,以致耽误军国大事呢?”
幕僚们被马扩一顿教训,哑口无言。
六月三日,宣抚司给种师道下达文牒,令他与诸将商议是否马上退军。
种师道当即召集诸将领开会。诸将领普遍以为,辽军实力尚存,不把西军主力调来作战,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回师雄州,暂时休兵,再商议下一步打算。
和诜反对马上退兵,说:“两军彼此初无战意,都是因杨可世擅自过界杀敌,以致兵结不解。现在辽军与我隔河对垒,若我军突然撤退,这是自示其弱。若辽军乘机追袭,后果难以预料。”
种师道认为,和诜所言有些道理,于是,令和诜将自己的看法写成报告,马上禀报童贯。
童贯对东西两路军的表现都不满意。初出兵时,童贯满以为可以震慑辽军,甚至幻想可以兵不血刃,一举收复燕京。然而,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竟然敌势大挠,弄成了既损兵又丢面子的局面。童贯经过慎重思考,决定执行皇上御敌三策中的下策:全师而还。所以,童贯没采纳和诜的建议,命令种师道率东路军退回雄州,辛兴宗率西路军退回广信军。
种师道接到命令后,马上准备撤军。杨可世建议说:“现在辽军很嚣张,不可大意。我军无功而返,气沮疲乏。辽军若知道我军撤退,必定随后追袭。”
种师道于是决定晚上撤军。
黄昏时,辎重先行悄悄南撤。半夜时,大军开始拔营南归。种师道令精锐军马殿后做掩护。尽管宋军想秘密撤走,但情况还是被辽军发现了。耶律大石得到消息后,立即骑马来到河岸眺望,见宋军主力果然已撤走,只留下少量兵马守关。他马上派人去向萧干报告,同时令轻骑兵立即集结,过河追击。
白沟河距离雄州仅三十里路,中间有一个地方叫古城,辽军在这里追上了宋军。两军相接,鏖战激烈。宋军五军队型大乱,种师道已无法控制队伍。宋军以步兵为主,抵挡不住辽军骑兵的铁蹄和锋利的马刀,很快便溃散,纷纷向雄州城方向逃跑。
童贯得到消息后急忙下令:不得开城门。他担心开城门会将辽兵引入城内。越来越多的宋军将士,站在城门外大声呼喊:快开城门!不久,辽军也追到城下。杨可世与女婿马彦传和大将杨惟中,在城下与辽军搏战。
童贯来到雄州城楼上,见城外战况激烈,于是派辛企宗和辛永宗率领胜捷军,出城增援。胜捷军是童贯的亲兵即警卫部队,是他从西北招募的一支队伍。这些西北人性情凶悍,打起仗来十分勇敢。
其时,忽然天昏地暗,狂风携带着倾盆暴雨,暴雨又夹杂着拳头大的冰雹,呼啸而来。宋军官兵抱头鼠窜,辽军也迅速撤回。种师道与监军崔诗一起,联骑而奔。
第二天,风停雨住后,童贯派人调查此次退兵损失情况,发现自雄州以南莫州以北,塘泊之间,以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互枕籍,不可胜计。很显然,这都是军兵自相蹂践而死。武器装备随意丢弃在野外,随处可见。
作者闲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