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峪村的限水政策实施有一周了,也算相安无事,村民们轮流看守水井,为了避免正午阳光直射,还在井边搭了个小棚子。

下午太阳过去,陈念陪着齐鹤水一起来取水,恰好碰到陈实发轮值。

村里人处的近,也有些沾亲带故的。这陈实发也姓陈,和陈念家七拐八拐的算是沾点亲,不然陈奶奶也不会把自家地给他种。

陈念熟稔的打着招呼:“三叔,在呐”

“小念啊,来打水?”

“嗯,家里没水了,来打一些”

陈念随口应着,齐鹤水略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后,就拿起水桶开始打水了。

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来这里打水,只是为了避免引人怀疑,隔三差五的来一回,做做样子。

打水的桶是特制的,主要为了统一标准。不然东家的桶大了,西家的桶小了,又不知要闹出多少矛盾。

桶上栓着绳子,打水的人拉着绳子的一端,将桶慢慢续下去,直到触到水面。井上的人稍一用力,水桶倾斜,立刻有水涌进来。

再上下拖拽几下,借助水的重量,让水桶完全没入水中,这样打出来的水才是满满的一桶。

齐鹤水很快打好了一桶水,倒进自家拿来的水梢里,两人就准备离开了。

陈实发却疑惑道:“怎么不打了?”

陈念家有三口人,按理是可以打一桶半水的,却见他们只打了一桶。

陈念笑笑解释:“太多也用不完,这就够了,用完再来。”

其实每人每天半桶水的量,放在一般家庭里,节约着用,满足日常所需是足够的,甚至用不完。

可是眼下这个天气没谁会嫌水多,用不了的,浇了自家的菜地也是好的,因此每家几乎都是按规定水量,一点不少的取水。

所以看到陈念只打一桶水,陈实发才会惊讶:“你这孩子,剩下的可以浇地啊”

“三叔知道的,家里地少,种的都是红薯土豆,不用天天浇水”

后院的菜地倒是需要经常浇水,不过都是灵泉罢了。本来井里水就不多,陈念又是个不缺水的,只想把水尽量多的留给其他人。

陈实发了然,没有再劝,心下却是有了别的计较。

这天晚上吃完饭,陈念几人在院里纳凉,齐鹤水拿出地窖里凉透的大西瓜,切了半块,几人边吃边闲话家常。

忽听门口敲门声响起:“老婶子,在家吗?”

是陈实发的声音,陈奶奶应了声“在呐”

陈念放下吃了一半的西瓜,擦擦手跑去开门

“三叔,快请进”

将人让进来,直接让到院子里的石桌旁。

“呦,吃西瓜呐,今年可是少见了”,陈实发看着桌上散落的几块瓜皮,还有已切好未动的几牙大西瓜,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

他可是许久没吃到这玩意了,往年夏天隔三差五有小贩开着车拉许多西瓜,来村里卖。每次来他家都会买上一两个,西瓜便宜又鲜甜多汁,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今年却是再也没见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