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真的要与天下众妖为敌吗?”

凯音挪开了自己踩在六耳猕猴身上的脚。

嘴上咧开了一个“灿烂”的微笑。

“六耳猕猴,这可是和我宿敌一般的家伙,你说我要不要与她为敌啊?”

猛的一脚,把六耳猕猴踢到一边。

“你们等我把力量拿回来,你们便知道我为何说出此言了。”

凯音的手已经放到了相思巨树上,相思树如同知道了之后要发生的命运一般,颤抖起来。

凯音拿出一根黑色的铁棒,稍微一动,铁棒逐渐的变长。

凯音这段时间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比较适合什么武器。

其中最适合的无异于长兵器。

毕竟自己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定海神针铁。

可是长兵器也就是枪,矛,戟,叉,棍,大刀,铲,镋,钯。

枪:在武林中,枪被誉为“百器之王”。俗语说“枪扎一条线”,要求扎出平直,即所谓“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

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兼有劈、崩、挑、拨、带、拉、圈、架诸法。

棍:棍是历史最悠久的长兵器,最早被叫做“殳”(古时的殳有棱无刃)。

棍有多种,从形制上分,有长棍、齐眉棍、三节棍、梢子棍等,从质地上分,有木棍、铁棍、铜棍等,以木棍最常见。

早期的棍多以枣木制成,取其坚实沉重。

后来改用白蜡杆,取其有韧性,较轻便。

棍法以威猛快速为上,多有旋扫及舞花动作,打击空间较大,故称“棍打一大片”。

少林棍、昆吾棍都是比较著名的棍法。

三节棍是将三节短木棍用铁环连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矫多变。

梢子棍是在棍之末端以铁环连一短棍,在应敌时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节棍和梢子棍都比较难练,稍有不慎,容易伤着自身。

大刀:大刀是将刀身后装上长柄,又名“春秋大刀”、“偃月刀”、“长刀”。

唐代大刀全长达3米,重7.5公斤,两面有刃,称为“陌刀”,当时军中专门组建有陌刀队。

如今武林中所用大刀皆是一面有刃。

另有一种朴刀,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刀身窄长,也是双手使用。朴刀套路现代仍有流传。

戟:在长兵器中另外还有几种。

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种流行兵器,有长柄单戟和知柄双戟两类。

短柄双戟属于短兵器。长柄单戟又分两种:在末端置有左右两个月牙的,叫“方天戟”,仅有一侧有月牙的,叫“青龙戟”。

东汉末年,吕布是使戟的能手,曹操善于使短戟。现代武林中仍有演练者。

叉:叉是一种常见的兵器,古代多为猎户所用。末端分两股的,名“牛角叉”,末端分三股的,名“三头叉”或“三角叉”,俗称“虎叉”。

叉法本于枪法,重在中平一势,也可锁拿对方兵器。

晚近以来,练叉者多在叉身上套上若干铁环,演练时可哗哗作响。也有人能使叉在全身上下滚动,俗称“滚叉”,颇具观赏性。

铲:铲是一种不多见的兵器,最早是农村用的除草工具。

铲杆的前后都装有兵刃,前端是一个弯月形的铲,内凹,月牙朝外,尾部是一个斧状的铲柄,末端开刃。

相传铲最初是佛门兵器,又名“方便铲”或“月牙铲”,演练时身法轻盈而别致,有推、压、拍、支、滚、铲、截、挑等击法,其招式命名也多与佛教有关。

镋:镋属于罕见兵器。

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称为正锋,长约0.5米。

正锋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

镋柄长达2.5米,尾端装有棱状铁钻,称为“鐏”。

镋可用于击刺架格。

由于这种兵器过于长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钯:钯也是从农具演变而来的兵器,其末端装九齿铁钯,齿锋利如钉。

钯全长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击,亦可防御,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曾为军中利器。

先说说枪,虽为百器之王,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枪只有头上的枪刃可以将人直接击杀,如果武功不高的话枪身只能达到让人受伤的效果,如果在树林或者物体比较密集的地方,枪就没有什么优势了,甚至还会是一个累赘,但在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确是古兵器之王,而且,自古枪兵多苦逼,幸运从来不过E,唯有赵云是挂壁,阿三也分三层去。

棍的缺点更明显了,没有明显的杀敌手段,而且三节棍以及梢子棍难以修炼。

大刀的缺点则是与长枪类似,但是长枪更为刁钻,而大刀大开大合,完全不适合任何刁钻一点的环境使用,而在幻想乡这个无节操的地方,估计你敢用人家就敢把你引到那些狭窄的地方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